4-20mA DC信號的傳送距離
儀表帶有4-20mA DC電流信號的輸出都具有恒流特性,采用電流源傳送,其精度與導線的電阻無關,但以上的說法是針對特定條件而言的,應看到當儀表供電電源電壓低至**程度或導線電阻大到**程度時,4-20mA DC電流傳送信號將產(chǎn)生誤差。因此4-20mA DC信號在規(guī)定的精度下的傳送距離,傳送距離實質就是確定電流源儀表連接導線的大長度。
決定電流源儀表導線長度的參數(shù)有:負載電阻RL及連接導線的電阻r;供電電壓Vo及其波動范圍△V;儀表的大輸出電流Imax;儀表能維持大工作電流時的低供電電壓Vmin。
已知:RL=250Ω,
Vo=24V.DC 其允許誤差為24V +10% -5%,
電源允許波動△V=24V5%=1.2V,
Imax=20mA=0.02A,
低供電電壓Vmin型號儀表的此值是不相同的,因為這個參數(shù)還與電子元件的特性有關系,從產(chǎn)品樣本來看,有的儀表低的可達12V(但是指無負載時),大多儀表在15--17V之間的居多;在此筆者取16.28V。
即 Vmin=16.28≤24-1.2-0.02(250+r)
則連接導線的電阻 r=24-1.2-16.28/0.02-250=76Ω
儀表連接電線用的是銅線,其截面大多選擇S=1.5和0.8mm2的居多,在《電工手冊》上有銅電線在20℃和75℃時的電阻系數(shù),在選擇銅導線時應考慮到使用現(xiàn)場的環(huán)境情況,因此好選擇75℃時的電阻系數(shù)來計算較妥。已知t=75℃時銅的電阻系數(shù)ρ=0.0217Ω.mm2/m。
根據(jù)L=Sr/ρ 就可計算出銅導線的大長度。
用標稱截面1.5mm2導線時L=1.576/0.0217=5253m
用標稱截面0.8mm2導線時L=0.876/0.0217=2801m
因為儀表的接線往返是兩根線,所以計算結果應除2即:
用標稱截面1.5mm2導線時L1=5253.5/2=2626m
用標稱截面0.8mm2導線時L2=2801.8/2=1400m
在實際應用中決定導線的真實長度要比計算值略低才行,因為電線的標稱截面都是偏高的。如果遇到現(xiàn)場距離過上述的長度時,可采取以下措施:
· 增大電線的線徑,來減少導線電阻;
· 適當調高儀表的供電電壓。
看了以上的計算,有的網(wǎng)友會說,我的現(xiàn)場實際接線長度并不太長,但在使用中仍無法正常使用,哪又是什么原因呢?究其原因,可能是:
1.電流傳送信號導線過長時,沒有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,或者沒有遵守一點接地規(guī)則而引入了干擾。
2.在一個系統(tǒng)中應選擇電位低的一點作為信號的公共點,在電單儀表中,24V電源的負線電位低,它就是信號公共線。因此在電流傳送的一對信號線中,其電位較低的一根,即信號負線應在發(fā)送儀表的輸出處與24V負線相連。如果接線錯誤或漏接而造成信號負線浮空而引入了干擾。
以上觀點僅供參考,不足之處請加以批評指正謝謝(春輝集團處)